澳洲聯邦政府於12日公告了2015年∼2016年的財政預算和政策,其中對於背包客影響較大的部分是繳稅門檻的修正:從明年7月1日起,背包客不再享有18200元的免繳稅門檻(收入低於18200元,不須繳稅);此外,從賺的第一塊錢開始,背包客必須繳交稅率為32.5%的稅給政府(賺一塊錢要繳交0.325塊的稅),申請打工度假簽證的費用也將調漲。關於背包客的稅率調整,預計將可為澳洲聯邦政府在未來四年多帶來5.4億的財政收入。
澳洲稅率調整,一方面反映了澳洲境內背包客的龐大稅收潛力;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回應某些工會對於「取消打工度假簽證、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機會」的聲浪。事實上,隨著媒體不斷報導澳洲近來層出不窮的勞資糾紛、背包客被剝削等事件,已讓當地出現外勞「取代」本地勞工、勞動條件下降的聲浪。從「價格」的角度來說,許多公司僱不起或不願意聘僱本地勞工,而且外來勞動者較能配合僱主,價格較為便宜,能工作的時數又較長,某些工會因此認為背包客佔據了本勞的工作機會,並且影響了本地勞工的勞動和薪資水準。
本勞外勞競爭無解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稅率的調整可能造成「黑工」的氾濫。在澳洲,黑工現象的普遍早已不是新聞,這些黑工的共同特性在於薪資以現金發放、不須繳稅,對於僱主和勞工來說都「非常方便」,但薪資也通常遠低於澳洲的法定最低薪資(一小時16.87澳幣)。在稅率調整後,不難預期高的稅率將使申請打工度假簽證的人數有所減少,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更多的黑工以不須繳稅來吸引廣大的背包客。
澳洲的年度財政改革或許希望能提高背包客對於薪資水準的重視,然而其並未針對可能出現的黑工氾濫問題做出配套措施,也無法解決本勞vs.外勞的結構性競爭問題。在稅率提高的同時,澳洲政府並未確保勞工能得到相應的薪資水平,反而可能成為黑工氾濫的誘因。即將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背包客,也應該謹慎思考,別讓黑工成為打工度假的唯一回憶。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系博士候選人、雪梨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