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郭珈爾
KPMG安侯建業今(10)日舉辦所得稅申報實務研討會,KPMG稅務投資部經理陳信賢指出幾大易遭國稅局補稅加罰的綜所稅所得類型,包括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和執行業務所得等,都是國稅局時常鎖定的查核目標。
綜合所得稅的所得類型多元,在常見的薪資所得之外,民眾若有從事特定職業的執行業務所得,以及來自利息、股利、租賃和財產交易的所得,也應該在五月時一併申報,才不致於遭到國稅局補稅,甚至重罰。
陳信賢指出,財產交易所得包括出售房屋、黃金存摺帳戶買賣和買賣外幣的收入,是一般民眾常會漏報的項目。民眾若有從事外匯買賣賺取匯差,或是透過黃金存摺買賣黃金,所得是以出售時點的成交價格減除取得成本、相關費用的餘額為準。但若有損失,可自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扣不完的部分還可留待之後的3個年度扣除。
另外,民眾若有來自黃金店面的租金收入,則要留意國稅局是否會依一般租金行情調整所得。根據所得稅法規定,國稅局可參考當地一般租金狀況,調整計算納稅義務人的租賃收入,以免納稅義務人刻意低報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當事人約定的租金確實低於一般租金標準,並非刻意低報收入來逃稅,國稅局仍有權將出租人的租賃收入調整至租金的一般水準。各區國稅局會按照各區域的繁榮程度、實際租金行情,訂定標準。
至於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和藥師等職業人士的執行業務所得,也是國稅局近年來的查核目標之一。陳信賢指出,曾有一起醫美診所遭補稅加高達885萬餘元的例子。醫美診所的業務收入大多來自病患自費的醫美療程,常常是以現金交易,因此實務上可以看到業者為未依規定入帳,導致短、漏報營業收入的情形。
http://udn.com/news/story/6/1685697-%E6%B3%A8%E6%84%8F%EF%BC%81-%E9%80%99%E5%B9%BE%E9%A1%9E%E6%89%80%E5%BE%97-%E5%9C%8B%E7%A8%85%E5%B1%80%E6%9C%80%E6%84%9B%E6%9F%A5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