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嘉宏 2015年01月08日 11:12

法國同業遭血腥屠殺 全球漫畫家哀悼

政治漫畫家將《查理周刊》遭恐攻形容為「政漫界的911」。(取自推特)

法國《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7日遭到3名蒙面槍手闖入其位於巴黎市區的總社,開槍掃射的結果造成12人遇害,其中2名為警察,這起恐怖攻擊事件起因疑為周報長期刊登嘲諷政治漫畫,引起伊斯蘭極端份子不滿而犯案,這起事件除造成歐陸與全球矚目外,全球政治漫畫家也以漫畫向遭無情屠殺的同行致敬,也引發「言論自由」與「媒體審查」的辯證。

 

政治漫畫由來

 

「政治漫畫」(political cartoon)又稱「社論漫畫」(editorial cartoon),在西方媒體中存在已久,其目的與行動劇無異,以反諷、挖苦甚至是取笑的方式,來取代文字陳述帶給讀者的冗長與不具象感,形式多以單格漫畫、四格漫畫或三格漫畫呈現。

 

英國漫畫家賀加斯(William Hogarth)咸認為最早的政治漫畫家,他的作品主要嘲諷18世紀的英國政治,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之後,英國漫畫家吉爾雷(James Gillray)與羅蘭森(Thomas Rowlandson)開始在歐洲宣傳品上刊登嘲諷漫畫,當時的法國政局以及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常成為兩人筆下的批判主角。

 

賀加斯筆下的英國政治。(取自Wikipedia)

 

吉爾雷筆下的法國國民議會。(取自 Wikipedia)

 

1841年,英國政治漫畫刊物《衝擊》(Punch)創刊,成為首部連載性質的政治漫畫刊物,美洲大陸也出現了納斯特(Thomas Nast)以德國寫實畫風描繪當時南北戰爭的漫畫,與先前美國政治漫畫旨在團結13州殖民地的主題大異其趣。

 

納斯特描繪滿腦子是錢的美國資本家。(取自 Wikipedia)

 

其後,歐美許多報章雜誌開始出現政治漫畫,以簡單線條描繪時事,一方面希望人們以輕鬆方式看待嚴肅話題,另一方面也能以較為軟性的手法表達媒體立場。

 

政治漫畫尺度

 

但既然涉及時事或人物討論,政治漫畫難免得罪漫畫中的主角、相關組織或支持者,在政治漫畫尺度與內容的辯證,也始終圍繞在「言論自由」與「價值判斷」上。

 

2005年9月20日起,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Muḥammad)為創作主題,接連刊登了12張政治漫畫,因內容涉及醜化穆罕默德,遭到全球伊斯蘭教徒的嚴正抗議。

 

 

《日德蘭郵報》總部當時接獲了數起炸彈威脅警告,部分伊斯蘭國家也召回了駐節丹麥的大使,同時發起拒買丹麥貨品的抵制運動,全球許多伊斯蘭團體發起示威抗議,迫使《日德蘭郵報》刊登道歉啟示,但仍強調「有發表漫畫的權利」。

 

去年7月,印尼的《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刊登了一幅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人員升起一面寫有「真主至大」的黑面旗,但旗幟下放卻加上骷顱頭的漫畫,這則漫畫在刊出後,引發印尼政府關注,認為漫畫「詆毀真主」,要求撤下漫畫。

 

 

幾天後,《雅加達郵報》發表道歉啟事並在網頁中移除這則漫畫,承認對這個「誤判(error in judgment)」感到遺憾,不過,事件並未就此落幕,該報總編輯麥迪塔瑪(Meidyatama Suryodiningrat)遭警方約談後,移送檢方以觸犯「褻瀆罪」(blasphemy)偵辦。

 

全球同行哀悼

 

在《查理周刊》傳出血腥慘案後,各地的政治漫畫家也紛紛以手中的畫筆哀悼或聲援同行。

 

 

 

丹麥《日德蘭郵報》與印尼《雅加達郵報》並不是特例,而是政治漫畫本身具有的爭議性實在動則得咎,美國刊物《紐約客》(New Yorker)政治漫畫編輯曼可夫(Robert Mankoff)2012年曾表示,當漫畫主題一旦指涉宗教或種族,「很難避免無法侵犯到任何人」,並以《紐約客》2006年曾刊出的政治漫畫為例,最安全的政治漫畫就是整片空白。

 

 

不過,《查理周刊》編輯雷格(Laurent Leger)在同年受訪指出,「我們刊物出版的宗旨就是要讓人會心一笑,不論是穆斯林、猶太教、天主教的極端份子,都是我們的主題,你可以自由選擇信仰,但我們無法苟同極端份子的思想與行為」。

 

極端份子的血腥攻擊或許可以結束部分漫畫家的性命,卻永遠無法斷絕世代漫畫家們對不公義行為的嘲諷與譴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