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4 01:00: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房地合一稅制,各界原本寄予厚望,但財政部受不了壓力而不斷退縮,最後提出的版本是輕稅又不排富,甚至訂定日出條款幫炒房客劃出逃命線,於是稅制改革開始走調,學界和社會團體紛紛表示失望和憤怒。行政院表示還沒定案,仍在社會、黨內溝通階段,因此我們試著針對財政部最近的言論,站在對話的角度,一一予以釐清。
財政部說,「房地合一稅改是要改善目前房地分開課稅缺失,建立制度」。原來喬了八個月的稅改只是把現行的房產交易利得分課土地增值稅和房屋交易所得稅,合併為「所得稅」的形式,而成為主要或唯一目標,套個「先求有,再求好」的美名,無關居住正義、社會公平,也沒有量能課稅或增加稅收,如此的「意圖不明,境界不高」,算是哪門子的的稅制改革?又如何達到行政院宣示的「經由稅制調整的稅收增加,用於照顧青年、弱勢及老人」目標?
財政部好像得了失憶症,竟然忘了四年前實施的奢侈稅早已是「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而且即使房地合一稅制對炒房客兩年內出售房產課徵30%所得稅,但因非自用的定義寬鬆,且以扣除成本、費用和土地增值額後的所得額為稅基,抑制炒房效果顯然比奢侈稅還小,簡直是「明修稅制,暗助炒房」,就稅改而言其實就是倒退嚕。
財政部又說,「因不動產交易所得都是多年累積,若在同一年度實現,會累進到最高稅率45%,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17%的稅率並不算低,稅負將增加三到四倍」。財政部怎不知已給一戶自住房屋在4,000萬元以下免稅,還有長期最高80%的折扣,一般自住者,尤其一家數口只有一棟房屋者,根本課不到所得稅,而炒房客扣除長期折扣優惠、及成本、費用和土地增值額之後還能獲利上千萬元,這代表實際獲利為數千萬元,才課徵45%的稅率怎會負擔不起?又哪來稅負暴增的問題?財政部會幫炒房客設想,難道就不知目前綜所稅適用最高稅率45%的其實大多數是高薪資所得者,何不轉念將辛勤的薪資所得改為可有成本費用扣除並以最高稅率17%分離課稅?
財政部又說,「採累進稅率易致投資客成立一人公司炒房,所以才採和營所稅一樣的單一稅率17%」。奇怪了,財政部想到炒房客會避稅就手足無措,一下子就被看破手腳,豈不是未戰先輸?財政部怎能沒有對策?實質課稅原則不能用嗎?國稅局沒有查核能力嗎?營所稅就不能對炒房者也分離課徵更高的稅率嗎?
此外,「訂日出條款是希望重新開始,保障廣大自住者、長期持有」的說法,更是不知所云。原版已將自住者、長期持有者排除在課稅對象之外,財政部不見房產稅制不公的漫漫長夜,卻寧可讓居住正義的房產稅制晚幾年日出,不是擺明要讓「既有的」炒房客慢慢從奢侈稅解套?
至於「房地合一課稅方案絕對不能讓房市硬著陸」的說法,更是杞人憂天。台灣空屋超過200萬棟,房價卻仍飆漲,形成深沈的民怨,財政部先是提供資金(遺贈稅大降又沒配套),慢半拍才有對策(晚了兩年多才推出奢侈稅);反而在大眾期待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以使房價合理修正之際,財政部卻處處為投資客設想。財政部改為輕稅之後,炒房客賣房意願降至近兩年來新低,房價開始升溫,從炒房客喜形於色的反應中,財政部真不知道民怨加深的帳一定會算到自己身上?
總之,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制已經變調走味,是「有若無,實若虛」的稅改,在落實居住正義和社會公平方面可謂「晚節不保」,便宜了炒房客,更加深民怨,明年總統和立委大選,選民必然要把這筆帳算在執政黨頭上。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