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央行為調控房市,於2010年以來陸續祭出4波管制措施。而基於央行採行的總體審慎措施已使房市信用風險下降,有效抑制系統性風險的累增,且為刺激內需市場,進而拉抬201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的表現等因素,央行無預警放寬部分地區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特定管制地區刪除新北市八里、鶯歌區及桃園市全區(桃園、蘆竹、中壢、龜山),同時,豪宅、法人購置住宅及第3戶房貸的最高成數由5成提高至6成。
房價未修到滿足點
此舉宣示性的意義成分居大,也就是隨著房市投機炒作情況有所改善,政府打壓房市的動作告一段落,轉為以小幅鬆綁的方式來支持自住需求,不過實際上對於逆轉整體房市景氣走向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雖然此次央行僅是解除新北市八里、鶯歌區及桃園市全區的信用管制,並未擴及房市主要交易重鎮-台北市與新北市主要行政區,但此舉仍將使先前賣方開價下修或讓利的動作恐有所減緩,主要是賣方預期房市氛圍將可望獲得改善。
不過反觀買方的部分,雖然央行無預警鬆綁部分地區房貸管制對買方而言可視為利多,相對減輕購屋的貸款負擔,但買方不見得會即刻進場購屋,除了2015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表現遠不如市場原先預期,民眾在購屋決策多有遲疑之外,主要是目前房價尚未修正到多數買方的滿足點。
根據不動產仲介業者民調資料顯示,超過5成民眾選擇觀望,須待房價跌2成以上才願意進場,顯見買賣方仍有認知差距,因而若此次央行政策反導致賣方減緩開價調降的幅度,恐使得買賣雙方議價時間有所拉長。
正式步入重稅時代
事實上,現階段讓房市買方不輕易出手購屋的原因尚有稅制的考量,除了囤房稅、房屋構造標準單價、路段率均調高的房屋稅之外,更有2016年1月1日國內即將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政策,況且2016年的地價稅又將調高,先前財政部即發函要求地方政府,未來連續兩次進行房屋課稅現值評定作業時,應將用於計算房屋價值的標準單價提高至市場造價的40%至50%,全台縣市至遲應在2019年前全數達標,此皆意謂台灣房市將正式步入重稅時代,投資房地產的輕稅時代已成為歷史。
整體而言,短期內不動產開發商會運用此次央行無預警放寬部分地區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以及宣導房地合一政策實施前最後適用舊制的時機等議題,來拉抬2015年下半年928檔期的傳統產業旺季之聲勢。但2015年全年國內房市量縮價小跌的格局恐將不變,主要是房市存在台灣房市正式步入重稅時代、各家銀行2016年底須將不動產備抵呆帳提高至1.5%、2014~2015年銷售率偏低所累積的餘屋賣壓沉重等利空因素。
更何況2015年上半年國內建築物核發使用執照達4.16萬戶,創下2009年以來同期新高,反映3年前起大量興建預售推案的實質供給逐漸進入市場,將有一波交屋高峰期,顯示房市供給端的釋出壓力仍大。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