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是財政部進行稅制改革的重要一年,財政部長許虞哲宣示,有關個人綜所稅過高、營所稅過低,乃至股利所得、內外資稅率、兩稅合一等稅制議題,財政部已列為中期改革計畫,預計 2017 年 4、5 月提出修法。
綜所稅成為台灣第一大稅,卻是上班族和股東在獨撐?就連行政院長林全都說,台灣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只有 17%,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高達 45%,「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這兩個稅率的差距,像台灣如此大的?」
2017 年是財政部進行稅制改革的重要一年,財政部長許虞哲宣示,有關個人綜所稅過高、營所稅過低,乃至股利所得、內外資稅率、兩稅合一等稅制議題,財政部已列為中期改革計畫,預計 2017 年 4、5 月提出修法。
綜所稅成為台灣第一大稅,卻是上班族和股東在獨撐?就連行政院長林全都說,台灣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只有 17%,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高達 45%,「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這兩個稅率的差距,像台灣如此大的?」
插圖
學者專家發聲 太極門案是政治整肅案件
法稅改革聯盟號召萬人12月18、19日兩天上凱道,多位專家學者趕來聲援。冤錯假案的指標性案件--太極門冤案,到底是刑案還是稅案?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陳志龍認為,兩者都不是,而是「政治整肅的case」。而且「政治整肅要政治解決」。整個案件躲在後面的是政治人物,在前面的則是司法機關、稅法機關。
有人開玩笑把「中華民國萬萬歲」改成了課稅的「稅」,18日有一群人不滿稅捐機關亂課稅,兩、三千人走上街頭,還要夜宿凱道,其中有人因為同名同姓,一張烏龍稅單國稅局窮追不捨30年,稅金更是從100多元漲到29萬,逼得民眾上街訴心酸。
法稅改革聯盟喊口號:「稅不好,睡凱道。」被逼得上凱道還帶了睡袋,準備好家當要睡一個晚上,這回怒吼的自封是台灣的稅災戶,裸著身體象徵身家都被政府扒光光。
日前財政部宣布,民國一○六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將由每戶新台幣八.五萬調高至八.八萬元,而七十歲以上長者更由十二.七五萬上調十三.二萬元;此外,亦調高退職所得的定額免稅額以及拉寬課稅級距。此一全民雨露均霑的「減稅」政策,算是新政府執政以來所拋出的一項令人開懷的訊息。
財政部說明,這次是因應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後累計上漲已達三%,按得稅法規定應予調整,是依法行政的被動性作為,並非政策性主動降稅,不過是所得稅按物價的平減而己。並不是真正的減稅,而是稅制指數化的結果;而所謂的「令人開懷」,也不過爾爾。但進言之,物價上升和所得稅之間的關聯性其實並不簡單,背後還隱藏著我國稅制改革的軌跡。
巴拿馬文件曝光後,全球反避稅已成風潮,全球追稅儼然成為不可避免趨勢,各國稅務機關積極透過反避稅手段拓展稅源並落實租稅公平,但同時亦可能造成重覆課稅情形。如何在量能課稅與租稅公平等稅法基本原則間取得平衡,已是當前重要課題之一。
對此,KPMG安侯建業與中正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安侯建業教育基金會,以及中正大學法學院共同舉辦「2016年新世紀稅務問題-在兼顧租稅公平與納稅人權保障下建構反避稅機制」研討會,邀請台灣資深稅法學者、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共同參與,並精選反避稅實務上具有重大爭議性的議題,就理論與實務層面加以研析。
長照財源從何來?學者批小英「選前一套、選後一套」,當初長照2.0政策定案調高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但選後卻從營業稅變成最後拍板菸稅和遺贈稅,不符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 菸品稅捐向來有爭議,學者專家在「長照財源與菸稅調漲論壇」中,從財稅理論與實務面探討對策菸品稅捐向來有爭議,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曾巨威、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臺北大學教授黃世鑫在「長照財源與菸稅調漲論壇」中,從財稅理論與實務面探討對策。不符社會重分配精神曾巨威說,小英選前說長照財源須符合社會重分配精神,若改以漲菸稅支應,不符社會重分配精神。 根據1998至2007年家庭收支報告,低所得族群負擔的菸稅比例遠高於高所得者,漲菸價加重負擔,不符社會重分配原則,且過去每漲菸價、私菸查獲量大增,顯示消費者沒戒菸而轉買白牌菸。 黃世鑫認為,無論菸稅菸捐都是菸價上漲,菸品消費者多為藍領,提高菸品稅捐是因所得不同而制定歧視性政策,違反平等原則更是另類階級鬥爭,以價制量是「偽君子」政策。 林向愷表示,菸品價格彈性低,以價制量並非有效政策。菸品稅捐上升時,會造成白牌菸盛行,白牌菸主要消費者是藍領、中南部,如此反倒以政策懲罰最該受保護的族群。他呼籲菸稅調漲到此為止,菸捐金額則因許多支應項目無對償關係,不僅不應調漲甚至應調降。 檢討指定用途稅制度曾巨威強調,財政部菸稅以收入極大化為目標,衛福部菸捐目標是抑制菸品消費,兩部會存在根本衝突。他呼籲他的同學林全院長正視這個問題,他建議嚴格檢視菸捐使用合理性,暫時凍結菸捐調漲,全面檢討我國指定用途稅制度,菸稅調漲收入不宜用於長照,應採綜所稅「扣除額遞減制」為財源。 菸稅一次調高20元,曾巨威認為不妥,菸稅調整是財政部職權,應以稅收最大、充裕國庫為目標,為避免非法菸遽增,建議本次菸稅調漲應採「菸稅調整遞增法」,分2至4年逐年將菸稅調漲至目標值。
本文轉載自:好房網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益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從國外代購商品,小心被國稅局補罰。中區國稅局指出,某民眾原旅居德國後返台定居,因愛好烹煮成立臉書粉絲團,分享德國知名品牌鑄鐵鍋具使用心得,並透過德國親友協助代購進口鍋具等廚房用品,經國稅局查到甲君自2015年至今,報關進口貨物超過20次,品項達1000多筆,金額高達700多萬元。且國稅局也發現,甲君臉書粉絲專頁有現貨供應,預購收單及結團等資訊,顯然甲君有營業行為,卻沒有辦理營業登記,被國稅局核定補徵營業稅額30餘萬元,並加以罰款。(林巧雁/台北報導)======網友看法======
對此,網友抱持不同看法,「也快叫那些逃稅的有錢人補稅!!」、「只會抓小蝦米,那些大鯨魚怎麼不敢動!?」
本文轉載自:蘋果即時
經濟是國家成長的動能,如果經濟持續低迷,則不論如何轉型,也無法改善人民的生活或國家的前途。鄰近的日本和菲律賓的衰敗,台灣應引以為戒。
曾為亞洲經濟之首的日本,經濟停滯已逾20年,經濟學家多認日本已無再起的可能。至於菲律賓,也曾是僅次於日本為亞洲第二,卻因政策錯誤、政府失能,而淪為依賴勞動力輸出、賺取外匯的赤貧國家。
反觀台灣,早期因能把握歐美製造業外移的契機,並利用台灣廉價勞工的優勢,成功的推動代工產業和加工出口,更透過十大建設厚植台灣地經濟實力。迄今,台灣仍坐享當時正確政策的成果。然則,台灣所面臨的困境,又豈只限於兩岸冰凍?舉凡人口老化、薪資停滯、人才外流、產業外移等日本與菲律賓均有的問題,台灣都有,卻看不到任何因應政策。
「自由經濟示範區」原係因應大陸崛起後、世界經濟版圖變動,而規畫在特定區域內,能利用台灣地理位置優勢,以類似競爭國自由開放方式搶占商機。卻因政治人物的封閉與短視,一再限縮更胎死腹中。
以致台灣無法因應世界工廠外移,以及產業優勢不再的變局,更導致資金、人才及技術外流的頹勢,而只能假「左手換右手」的分配正義名義,行剝削之實以騙取選票。
綜觀目前的政策,沒有任何一項與改善台灣投資環境相關,五缺依舊;也沒看到任何政策與強化台灣經濟優勢相關,更沒看到任何培育台灣下一代專業技能,不被機器人或外人取代的政策。有的竟是導致物價上漲的「調高『基本』工資(卻不知「調高『實質』工資」)與「一例一休」政策,以及假正義之名行剝削之實的「轉型正義」。
「化危機為轉機」須要務實的規畫與實際的行動,台灣須要有遠見、有國際觀、有膽識且有執行力的政治家帶領,以避免台灣經濟冰河時期的到來,步入日本和菲律賓的前車之鑑!
作者介紹:李貴敏,曾任第八屆立法委員,現任金典法律事務所所長,兼任交通大學科法所副教授、東吳大學EMBA副教授。熱情活力十足的她,專注於公共事務的立法正義,現更與卡優新聞網合作,將其理念、思維與情感,透過文章與國人溝通、分享。
面對台灣的稅制和司法亂象,由法稅改革聯盟號召14個民間團體,於18日在凱道上舉辦為期兩天的抗議活動。19日上午,遊行隊伍兵分六路到五院和財政部陳情,訴求拒絕國家暴力,期盼小英政府能夠重視賦稅人權,撤銷違法的稅單問題,並且平反冤錯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