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資倒退16年,大學新鮮人月領22k的窘境,已悄悄地影響到國中生了!近日兒童福利聯盟對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所作的調查發現,近三成國中生預測起薪不到廿二K。
十幾歲的孩子,應是快樂的成長、像海綿般地吸收學習,而國家相對要提供豐富、多元的文化,讓孩子浸淫發揮。但現今國中生已憂心忡忡,考慮未來選擇工作的主要條件要以「能穩定久做」為目標。有國中女學生說,未來只要有工作可以吃飽就好,而男生則認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作,如「廚師、麵包師傅」、「職業運動員」等「小確幸工作類型」。這樣的現象透露出孩子隨遇而安嗎?還是不安的心情?不禁令人憂心。
2009年政府提出的22K政策,從此拉低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而今已2014年了,依然是大學畢業生的薪資代名詞。難怪近三成的國中生已悲觀地預測自己未來起薪不到廿二K。
三度來台的國際知名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在以「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為主題的演講表示,台灣競爭力在144個國家,排名第18名,然所得比卻只排名第60名,對此他感到很奇怪,也相對擔心。台灣過去號稱是亞州四小龍之首,經濟表現亮眼;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在十月下旬發布「2015年經商環境報告」時(Doing Business 2015),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已落居最後。
麥可.波特指出,國家競爭力取決於產業競爭力及國民生活水準。我國薪資低跟不上產業發展,致人才外流,競爭力當然會下滑。所以,要提升國家競爭力,應調整薪資使人民生活水準提升。據學者觀察企業持有現金佔資產比率狀況,10幾年前是8到9%,2012已達到17.7%,有上升趨勢,但為何實質薪資卻是「倒退嚕」,負成長0.49%。顯示非不能也,而是決心與改革。
所以,當政府發現政策錯誤,應勇於馬上改變,並且秉持職能為民服務;企業也需要改變觀念,把員工當資產,要賺錢更有社會責任。當然人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更要拿出頭家的態度,就看我們的良心,好好掌握手中的選票,選賢與能、監督政府。如此上下一心,全民覺醒才能改變台灣,未來才有希望。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4/11/06/149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