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已死 大戶為什麼不回來?

圖片來源:劉國泰

 

 

作者:嚴佩華 2016-05-24 Web Only

 

 

新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引內資衝台股,呼籲大戶儘速回來。台股量能一直維持在600-800億元間的低交易量,被大戶視為致命傷的證所稅,也早已不是理由。

套句前財長張盛和的話,「去年說元凶是證所稅,早就抓了,也已槍斃了。」但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坦承,去年第4季大戶資金在台股投資極少,金管會統計廢除證所稅後,今年第一季5億元以上大戶只回來50位。

 

 

 

根據證交所統計,台股實施證所稅前,台股每日交易量都在1千億台幣左右,但今年1~4月日台股交易量僅847億元,且5月至今每日交易量僅730億元。520後第一個交易日量能擴增至905億元,但24日再度下縮至常態。

 

大戶不回來的原因是什麼?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認為,「他們出去,有賺到錢,所以不急著回來。」

 

統一證券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指出,台股大戶不回來主要的原因是,台股投資成本高、無利可圖。以投資成本而言,台股採兩稅合一,國內投資人除了證交稅外,除權、除息都要算進所得稅,除權息不代表能填權息,但都算進所得稅中合併計算綜所稅。接著,去年開始除權息的可扣抵稅額又減半,加上補充保費2%,大戶要課47%的稅率。但外資僅課20%分離課稅,相去太遠。

 

一位媒體的負責人觀察,台股今年表現遠遠好過香港及深滬股市,是不爭的事實,有部分大戶回來,只是換個身分回來。大戶資金在外繞了一圈變成外資,可享20%分離課稅,投資成本大降近6成,反而是留在台灣的內資要課47%的稅,跑出去避證所稅的大戶,老早變成外資,根本不需要變回來。大戶為什麼要回來?

 

 

 

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承認,台股交易成本較鄰近國家高是事實,在稅制的部分,包括二代健保、股利扣抵稅率減半等因素,對資本市場發展皆不利,因為國際間資本是會流動的,台股稅率高就會逼著資金往其他市場走。

他認為,要能吸引大戶回流台股,交易成本很關鍵,光是廢除證所稅的吸引力還不足夠,股利所得扣抵減半、股利併入所得稅率高達45%等,都需要做通盤考量,以增加台股的吸引力。

 

台股有三低

 

黎方國認為,除了高稅率外,大戶不回來的第二個原因是台股三低-低周轉率、低成交量、低本益比,三低的台股等於是低報酬率、低資本利得。至今年4月份為止,台股的平均本益比為14.04倍,

台股占約7成的主力產業類股電子股低於平均本益比逾半數以上。

 

國內機殼大廠可成日前召開股東會,面對去年EPS高達32元績效,股價卻僅200多元,小股東直言「可成本益比只有6倍多,在蘋概股裡面倒數,股價真的是太委屈」,

董事長洪水樹直言,台股整體本益比都低,不單是可成的問題。

 

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表示,除了高課稅、台股三低外,最根本原因是台灣經濟基本面不好,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出口創下連15黑的紀錄,加上520後的兩岸政治左右產業政策,

整體短期觀望的心態濃厚,是大戶不回來的原因。

 

台股的股市結構是外資、國內法人機構、大戶、業內及散戶,內資大於外資是台股結構特色。大戶扮演業內與散戶的指標,更是台股波動的推手,台股需要波浪才能流動。

 

當復徵證所稅、大戶出走,最關心的不是國內法人、業內、散戶,而是外資,為什麼? 一位在股市超過20年的業內表示,外資買了台股後,沒有了大戶,賣給誰? 大戶扮演著與法人相互牽引的買賣重要波動力量。

台灣提供外資相當優厚條件,但沒有大戶的台股,外資買賣力道也受限,近期更加上全球金融情勢紛紛退出亞洲市場,台灣市場成為第一波被點名退出的名單。

 

丁克華欲點火內資提振台股量能,政府四大基金、壽險、郵儲資金及國內機構法人「錢」進股市,黃顯華看好這項政策,主要是這些基金主管單位就是金管會具有事權統一,推動起來一致與快速。

 

丁克華上任後,喊出希望台股日均量能擴大到1500億元,引資策略對準內資,第一個內資就是壽險資金。他認為,台灣有高達20多兆元的保險資金,但超過5成投資海外債券。

海外債利息雖高,但大型經濟體的央行不斷實行貨幣寬鬆(QE),造成匯率風險升溫;部分國家更採行負利率,存在利率風險。

 

丁克華為壽險引資台股的重要標的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他認為ETF具有波動較低,分散風險的特定,若保險資金能投資這項被動式投資工具,可提升台股量能;

對壽險資金也有利可圖,他舉例,如果拿1%資金買ETF,假設有4%~5%的報酬率,100億元就可以賺5億元,收益比放銀行好。

 

為引內資投資ETF,丁克華的配套措施是,金管會研擬修改保險業資金投資ETF規定,包括計算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的風險係數,就要改一下。

業界曾向他建議,要放寬保險業投資ETF上限10%限制,勞保基金等政府基金,多會比照保險業資金運用訂定類似規範;投信投顧公會建議,放寬保險業投資ETF上限後,

有助政府基金鬆綁類似限制,讓更多資金投入ETF,有助挹注台股資金。

 

除了保險業資金外,丁克華認為郵政儲金、勞保、勞退等政府基金,也有好幾兆元資金,以郵政儲金為例,6.8兆元只有1700億元投入股市,他認為單單內資的加碼空間幅度就很大,台灣資金很多,不缺資金!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82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