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維京群島/網路圖片)
編譯楊芙宜/特譯
全球加強金融監理和租稅合作,防堵跨國銀行業協助洗錢、打擊對恐怖主義的金錢資助,以及企業海外逃漏稅行為,重創長期吸引中國公司前往註冊的英屬維京群島。近年來,此一加勒比海避稅天堂面臨香港銀行業緊縮業務的壓力,隨著海外註冊企業數量減少,政府歲入也跟著直直落。
歐美施壓 重罰洗錢銀行
歐洲和美國都在增加對金融業施壓,以重罰防範洗錢或協助企業避稅,且要求業者遵守相關監管規定。9月下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和20國集團(G20)共同研擬的「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方案建議行動措施,全球約40個國家計畫2017年啟動實施這項方案。
在這項方案中,OECD成員國及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印尼等全球最大20個經濟體將合作交換資訊,防堵如Google、蘋果、雅虎等跨國企業採行的避稅策略;新規範讓參與各國自動分享從金融機構取得的資訊,確保國際間課徵公司稅具有一定標準,避免「雙重不課稅」情形發生。
OECD秘書長古瑞亞(Angel Gurria)表示,估計跨國企業在低稅賦的政治管轄領域持有共約2兆美元資產,各主要國家誓言要打擊「侵蝕稅基和人為移轉公司獲利至低稅賦或免稅領域」的挑釁作法。
維京群島6成收入來自金融
過去30多年來,英屬維京群島一直都是香港中資企業的最愛。當1997年英國準備把香港交還給中國之際,大量企業趕著開立可保護資產的境外金融帳戶和工具,而英屬維京群島政府的6成收入即來自金融服務,亞洲貢獻其約占一半收入、且絕大多數是中國企業。
全球金融危機以前,英屬維京群島居民約2.3萬人,卻涵蓋約75萬家在當地註冊的企業,相當於每位居民對比34家公司的密度。2007年,當地註冊企業數量驟跌至40.4萬家,隨著危機後逐漸復甦,2011年以後即呈年年下降趨勢。
專研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法律的Maples and Calder事務所律師卡吉表示,在香港金管局頒佈新指引且要求嚴格遵守後,香港銀行業「有一些重整」。
香港金管局2012年公布新的打擊洗錢指引,使得過去2年來,英屬維京群島企業欲在香港的匯豐(HSBC)和渣打(Standard Chartered)銀行開立帳戶,變得相當困難。
儘管這兩家國際銀行都不願評論相關議題,但匯豐表示,已開始「採取最高或最有效的防範金融犯罪管控,且在各地都已實施」,而渣打也說,「我們的確持續普遍地收緊控管作業」。
匯豐銀行因為處理毒品走私的款項,且將資金轉達遭國際制裁的國家,2012年遭罰19億美元。渣打銀行今年8月甫和美國監管機關達成協議,同意終止替香港高風險客戶進行清算的服務。
塞席爾註冊公司 年增24%
擔任境外公司組立(Offshore Incorporations)亞洲總經理克夫利頓表示,英屬維京群島的中國企業註冊比例從2年前的80%,降至60%至65%,而非洲東南方印度洋島國塞席爾(Seychelles)去年來自世界各國註冊的公司則增加2萬多家、年增24%,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Samoa)新註冊公司也大增38%,至5648家。
在低成本、高數量的境外公司成立服務業務上,英屬維京群島面臨日漸激烈的競爭,正試圖將產業分散至如私人財富管理等其他領域。然而,當地去年又遭逢大量投資人姓名資訊洩漏的危機,使其為投資人保密的名聲受到重創。此外,法國政府也把該區列為監管機關分享資訊過於緩慢的黑名單,英屬維京群島正採取相關措施修正,期能盡快脫離黑名單。
(全文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1929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