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次大停電已經有十幾年之久的台灣,先前因為中油的操作失誤加上後續一連串效應,導致全台多處停電。民眾大概不太意外,國營企業做事成效不佳,但也許民眾不知道的是,身為國營事業成員的公股行庫亦不例外。

身為公股銀行,除了自身營運要順利賺錢,還得肩負協助政府政策執行的任務。但由於公股內部不嚴謹的稽核、內控機制,在廠商的眼中簡直是一群行動緩慢的待宰肥羊,隨時有機可乘,而民眾的錢,就這樣慢慢的被賠出去。

公股出事頻率高到令人難以置信

肥貓與他們的產地」整理了從2013年到2017年八大公股行庫的出包紀錄,相當令人驚訝,這些公股幾乎是半年一小包,三年一大包的頻率持續犯錯,而金額一年又比一年還高。

如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由政府接手後聲稱「穩健經營」的彰銀,每年出包金額都是10億起跳,光是這四年來,就賠了50億元以上,政府效率果然驚人。

 

1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2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3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4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5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6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7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8
Photo Credit:肥貓與他們的產地
獵雷艦詐貸案,公股行庫幾乎無一倖免

蔡英文上任後推動海軍的「國艦國造計畫」,其中獵雷艦得標廠商慶富集團,在8月11日爆出詐貸案,廠商用假文件向銀行申請貸款,核貸金額總數250億,已經撥出150 億元,而這些受騙銀行,全部都是公股銀行。

近四、五年,出包金額超過50億元的公股銀行,八間就有六間,光是兆豐被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的單件金融事件金額就超過50億元,等同於台灣政府要蓋AI創新中心五年的計畫經費。

出包金額嚴重的公股,多為官員轉任董座之銀行

而這六間中有五間都是不具金融專業的財政部官員退休轉任而來,外行管內行已經成為公股行庫的最大問題。

這五間有財政幫成員擔任董座的銀行:

  • 彰化銀行董事長 張明道(前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財政部金融局副局長)
  • 兆豐銀行董事長 張兆順(政大財政所)
  • 台灣銀行董事長 呂桔誠(前財政部長)(前任董座為現任國民黨立委曾銘宗)
  • 土地銀行董事長 凌忠嫄(前財政部國庫署署長)
  • 第一銀行董事長 蔡慶年(前財政部國庫署署長)
公股運作的最大問題-人事調任制度

在台灣雖設有旋轉門條款,但是規範的對象是主管機關與下級單位的人事流動。在這些公股行庫,表面上的主管機關為金管會,亦即受旋轉門條款所限的僅有金管會。然而,實際上財政部能透過持股、人事任命權等手段影響公股營運,而這些退休的財部官員卻能自在的轉任公股行庫,從小間換大間,公股換民營,不斷的追求比擔任官員時更高的薪水。

然而這些財政官僚,僅具財政專業,其對於金融運作的不了解,往往是這些公股難以順利發展的關鍵因素。再加上這些人事所伴隨而來的政治力的介入,更使這些公股難以完全按照市場運作。

先前推動民營化的彰銀,就因時任財政部長張盛和的介入之下,公股透過公權力與委託書的奔走,將經營權從台新手上搶走,而協助奔走的吳當傑日後也因護公股有功而升官,從財政部退休後,先後擔任土銀及華南董座,待遇更從原本的公務員薪水,變成人人稱羨的銀行高層的肥貓。

解決問題的根源

台灣的公股行庫,往往無法在公家機關與民營機構釐清自身職責,並且經常要不顧市場邏輯,充當政府政策的推手。公股的人事安排中又處處可見政治力介入,更成為酬庸的單位。

解決問題的方法除了限制財政部官員轉任以外,更應該落實民營化,上述幾間儘管政府降低持股,但仍是處於不官不民的泛公股型態。因此,若要減少尋租行為的發生,就應回歸市場機制,減低人為介入的灰色地帶,政府若需要推行金融政策,應是與這些已經民營的銀行合作,而非透過公權力來破壞銀行體系的正常運作。

本文經肥貓與他們的產地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以上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留言舉報通知我,我們將會盡快予以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