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日前發表《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如何透過數位轉型,重新啟動經濟成長的動力》調查報告,揭露台灣數位化發展程度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及競爭對手有相當大的差異。若想擺脫經濟衰退、提高獲利成長,必須加快數位轉型,否則將被淘汰。
報告指出,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台灣經濟面臨成長停滯,以及全球競爭地位下滑的困境。數據顯示,2003年到2006年台灣的全球總利潤佔比5%,但2013到2016年卻降至3%,下滑幅度達40%。
此外,麥肯錫列出兩岸前30大科技公司平均年度利潤,2003年到2006年,台灣在「前段班」囊括85%的比例,包括台積電、宏達電及華碩等;今日情況卻出現逆轉,台灣製造業利潤不斷變薄,中國則有高科技、阿里巴巴及騰訊等網路巨頭崛起,2013年到2016年,幾乎稱霸「前半班」。
台灣GDP占比最高的高科技業也面臨來自中國產業崛起的挑戰,過去10年來,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經濟利潤從3%降至1%,遠輸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南韓;中國則從-1%升至3%。麥肯錫還指出,從1997年勞動人均GDP來看,美國為8.2萬美元、台灣3萬美元、韓國2.9萬美元,而2015年美國為10.6萬美元、台灣4.5萬美元、韓國4.7萬美元,台灣不僅生產力趨緩且逐漸喪失競爭力,已被韓國超越。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總經理章錦華指出,近來台灣經濟動能不足,數位化不足是其中一個主因。台灣企業掌握數位機會的方式:一是推動核心業務轉型,提升效率及生產力;二是開發獲利性更高的全新商業模式,數位化轉型或可讓台灣科技製造業者將競爭重心從全球電子產業鏈的低端轉移到高端,預估增加的年利潤將介於30~5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1,500億元),市值可能新增560億~690億美元。
此外,章錦華也指出,2016年台灣政府的數位化開銷,有45%投入於改善內部作業及流程,政府公部門後台數位化雖然在進行,不過很多檯面上的作業還是以紙本為主,公部門需進行全面數位轉型,因此,擬定數位策略應是政府當務之急。
麥肯錫建議,想擺脫經濟衰退、獲利成長,關鍵為擁抱數位化,特別是從高科技、金融、公部門三大產業著手以及高層主管需改變心態。首先須制定支持整體企業策略的數位策略,找出價值所在;第二,高階主管需了解數位化,作為推動整體組織轉型的關鍵、需要擔任企業內部數位轉型的推手及掌握數位化的具體細節。第三,吸引數位人才,建構好的工作環境與薪資條件及向外尋找推動數位轉型的人才。第四,建立適合數位發展的企業文化及容錯文化。【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
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content/news/16609
(以上內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請留言舉報通知我們,我們將會盡快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