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容積賺價差 補稅逾5千萬  

市區土地稀少,購地不易的情形使炒作「容積率」成熱門交易,財政部與國稅局聯手追查移轉容積權益,嚴堵漏稅管道。近期便在北市查獲一件轉手數次的容積權益移轉案,轉手過程都未申報所得稅,被稽核組連補帶罰高達5000萬元稅款!
 
根據今日出刊的《工商時報》報導,容積移轉經多次轉手的交易模式,使容積移轉價格上漲。據財政部調查未炒作容積率前,移轉價格平均約為土地公告現值的10%,而經容積移轉後的出售價格竟是公告現值的2倍。
 
財政部稽核組與國稅局從建商及土地所有權人展開雙向查稅,發現容積權益交易雙方,通常是透過信託銀行訂立移轉契約並開立帳戶,近期便查獲北市一宗逃稅個案。
 
民眾以較低價格購買旗下的古蹟土地容積權益,再與建商簽訂容積移轉買賣契約書,透過高價出售,賺取億元以上差價,過程都未依法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因此被國稅局補稅帶罰超過5千萬元。對此,賦稅署副署長許慈美指出,已掌握容積移轉漏稅模式,有利後續調查。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系主任賴碧瑩表示,容積率是控制整體發展密度很重要的工具,政府最該管制的不是地主或建商,而是從中間收購土地後透過容積移轉交易獲取暴利的投資客。
 
賴碧瑩建議,政府應針對土地使用分區作為查稅原則,且應盡力徵收所有公共設施保留地或將之收編,否則民眾土地無法脫手下,最終也只得轉賣中間收購的投資客。
 
全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張瀞勻認為,都會區素地稀有,容積率成為投資客炒作工具之一,像是許多投資客收購道路用地,再利用容積獎勵制度,將道路用地捐給政府換取更高的獎勵容積,不僅使得過去價值低的道路用地價格在幾度轉手間炒高,投資客轉手賣給建商後,建商又能藉由容積獎勵制度增加銷售坪數或戶數獲得更高報酬,進而推升房價。
 
張瀞勻表示,目前政府也看到此炒作歪風,成立容積銀行,有利於都市發展,期待未來政府推行相關法令更有效率及公平。(鄒雯涵/綜合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