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001  

《經濟日報》18 日舉辦 2016 大師論壇,201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應邀來台演講,並與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對談,討論他多年的研究,全球化及機器人趨勢的挑戰。

研究總經,不能只看整體

政府常宣稱人民的生活比前幾年更好,經濟持續成長、物價水平偏低等等,然而不管官員們如何大聲疾呼,人們似乎就是對冰冷的經濟數據無感,無論國家整體的數字是否好轉,GDP 又增長了多少百分點、股市上看幾千點,自己的薪水沒漲、房價也沒跌。究竟該怎麼解決總體經濟指標與個體之間的落差?若讀者曾困惑這個問題,迪頓大師的研究,或許能讓你一窺端倪。

迪頓指出,只從整體來檢視,完全看不出貧窮和不平等的狀況。例如社會上一部分的人收入銳減,另一些人的收入卻持續增加,如果由平均數據來看,整體經濟可能沒有惡化,但不平等的問題仍存在,迪頓一再強調,研究總體經濟,要看到整體數字之下的分配,特別是在評估福利政策效用的時候。

迪頓為了解決總體經濟學的理論,以及實際狀況的落差,從個人的消費行為及收入著手,而消費行為這方面的卓越研究也是他榮獲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

全球化、機器人浪潮,是危機也是轉機

迪頓致力於消除世界的貧窮與不平等,在他的大作《財富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中,全球化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全球化有可能加劇社會上的不平等,但也不見得全然是壞事,迪頓直言,如果沒有全球化,原先貧困的國家——包括台灣、中國和印度,就不會如同今日一樣富裕,其中中國與印度過去經濟高速成長,使數以萬計的人脫離生活困窘的境地。

科技新報 攝

▲ 201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source:《科技新報》攝)

除了全球化之外,論壇與談人、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也問了迪頓時下熱議的話題,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進展快速,人們開始擔心人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迪頓則是幽默回應,他的父親當年是一位礦工,而礦工真是個「可怕的」工作,迪頓認為,在有配套政策的前提下,人們不再從事礦工這類勞力密集又損害健康的工作,能從事其他行業,這個世界或許會更好。

迪頓最後警告,全球化及新科技曾帶來發展的契機,不過這個過程現在也產生了副作用,美國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獲得廣泛支持、歐盟各國滋長的極端政治勢力,以及被稱為「菲版川普」的新任菲律賓總統的崛起,都是全球化激烈傾軋,再加上人民又對政治失望,不再相信自己的困境可以透過傳統政治得到改善,等種種因素的後果。

從家族經歷出發,人逃脫貧窮未必是為了錢

迪頓研究生涯中最為人所知的幾件事,就是他為了驗證理論,親赴發展中國家蒐集資料,更投注了數十年的時間進行家戶調查。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評選委員會的頌詞,迪頓的研究有助於提升人類福祉,以及規劃降低貧困的經濟政策。

今年已年逾古稀的迪頓,為何耗費多年心血鑽研人類社會不平等及窮困的解方?迪頓在《財富大逃亡》一書的自序中,提及他的祖父和父親找工作最好的選擇,大概就是礦工,而迪頓的父親抓住了機會擺脫貧困,並想方設法為子女打造更美好的未來。家人過往經歷讓迪頓明白,人們努力脫離貧窮不一定只是為了錢,還有健康、子孫的未來,或許正是由自身經歷出發的人性關懷,使迪頓能走過長年辛勤的學術研究,也讓經濟學的理論更有溫暖。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右方為 201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Angus Deaton,左方為中研院院士朱敬一)

http://technews.tw/2016/05/19/angus-deaton-economic-daily-2016-forum/

(以上內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請留言舉報通知我們,我們將會盡快予以刪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