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
川普健保改革受挫,如今轉攻稅改。美國財政部長穆欽誇下海口,力拚8月完成立法。這個被會計師視為無厘頭的稅改,一旦通過,美國企業可能笑呵呵,但台廠很快會笑不出來。
美國總統川普喊出美國製造,農曆年前,多位製造業大老均認為,整個供應鏈轉移不易,可能性不高。但三月以來,情勢丕變,鴻海、台塑、南台灣鋼鐵大王義聯、紡織廠宏遠,都宣布將加速赴美投資。原來川普使出的殺手鐧,稅改。
中華經濟研究院計劃顧問林宜賢形容,川普稅改本來瞄準中國大陸,結果每支箭都飛過中國,射中台商企業。
為什麼現在台廠緊張起來了?
原本外界對美國稅改,注意力集中在減稅與海外盈餘匯回降稅,認為是美國企業的利多。《紐約時報》指出,由於美國企業稅率高達35%,已經讓美國企業稅系統崩潰。原因是,大量美國跨國公司將主要營運與獲利放在海外,結果美國一毛也課不到稅。事實上,調整企業稅早已是美國不分政黨的共識。在廢除歐記健保栽了個大跟斗後,川普現在重新聚焦稅改。本週,美國財長穆欽(上圖右)矢言,以8月完成稅改立法為目標。
問題是,大降營所稅,稅損從哪裡補?關鍵就在「邊境調整稅」。川普為了鼓勵當地採購、生產和出口,未來美國廠商自國外採購的成品或半成品,都不能列為成本,自稅基中免除。
川普殺手鐧:邊境調整稅
林宜賢舉例,如果美國公司自台灣進口半成品,成本是100元,在美國銷售200元,由於進口成本不能剔除,必須用200元去乘以稅率20%,繳稅40元。但公司如果在當地採購,獲利一百元,只要繳20元的稅。兩者稅務負擔差了一倍。
更絕的是,邊境調整稅為了鼓勵美國廠商出口,外銷給予免稅。對一家以出口為主的美國公司來說,只要在當地採購和生產,連20元也不用繳了。換言之,同樣是賣200元產品的兩家公司,A公司進口半成品,賣美國市場,要繳40元的稅;B公司在國內採購,成品外銷,完全不用繳稅。「這個稅改若過了,代表川普顛覆學了一輩子的會計學概念,」林宜賢苦笑。
邊境調整稅為了鼓勵美國企業出口,美國公司在國內採購,成品外銷,完全不用繳稅
川普最早是打算直接對特定國家祭出懲罰性關稅,如今他想靠扭曲會計原則,達成如同關稅的效果。
中美兩條供應鏈,夾擊台商
「邊境調整稅是非常兇悍的東西,」鑽研國際貿易的中經院研究員劉大年嚴肅地說。
直接衝擊就是,全球上路逾20年的WTO「資訊科技協定」(ITA),未來將形同虛設。台廠大量出口資通訊與電子零組件等中間財,原本受惠於ITA,出口至美國免稅,但未來統統要被加徵20%的稅。
「可以預見以後美國客戶要下單台灣或大陸,他一定會砍價,他會要求租稅成本跟你share,」林宜賢說。對於毛利率只剩個位數的台廠,一旦美國新稅制上路,衝擊尤大。
劉大年分析,川普稅改實施下,台廠將陷入美、中供應鏈的夾擊。一方面要力抗中國崛起的在地供應鏈,另一方面,為了配合美國客戶的利益,縮減美國境外的投資計劃,將一部份產線搬到美國。
「品牌廠可以要求供應鏈去哪裡投資,譬如要求工廠和品牌廠要很近,或原材料要跟誰買。現在也有可能叫你去美國投資,」劉大年說。他推斷,台積電要去美國,不是美方的壓力,是來自客戶的壓力。
違反WTO規則,貿易戰再起?
即使是邊境調整稅上路,依舊違反WTO國際貿易的遊戲規則。劉大年不諱言,未來交易對手國告上WTO,美國一定會輸,但整個爭端解決程序最少4年,根本緩不濟急。
他研判,最有可能的情形是,交易對手國直接對美國進口的貨物加徵平衡稅。簡單說就是,川普給企業多少出口補貼,進口國就直接加稅課回來。如此一來,代表全球進入貿易大戰。
牽動全球超過16兆美元貿易量的遊戲規則,川普稅改年中通過的機率究竟多大?《紐約時報》分析,財政赤字考量和錯綜複雜的國會程序,仍可能為稅改帶來阻力。
另一方面,來自進口零售商如沃爾瑪現身反對,也考驗川普安撫商界的功力。
但劉大年認為,起碼稅改不像健保,後者在美國社會仍意見分歧,「我覺得稅改通過不會不樂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1712
(以上內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請留言舉報通知我們,我們將會盡快予以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