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揆擬將地方食安查核績效做為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分配依據,慘遭陳菊打臉。(記者黃佳琳攝)
〔記者黃佳琳、王揚宇、邱柏勝/綜合報導〕行政院長江宜樺前天在立院指出,未來統籌分配稅款分配依據,將依地方食安查核績效為依據,高雄市長陳菊對此不以為然,反問江揆:「那污染呢?」宜蘭縣長林聰賢也痛批「本末倒置」。國民黨立委質疑可能出現預算排擠效應,應採補助款方式「專款專用」。
陳菊說,中央和地方應一起努力維護國人「食」的安全,以食用油為例,原料油從進口到加工,牽涉到很多單位,中央與地方若能權責清楚,當然可以規範,但中央卻用食安查核績效來做為統籌分配款的依據,讓她感到相當不解,她認為,除了食安議題,高雄長年被石化重工業污染,難道中央就沒有責任協助解決嗎?
高市新聞局長丁允恭補充,食安問題本來是民生議題,但江宜樺卻把食安變成政治議題,企圖透過食安查核績效威脅地方財源,甚至替中央政府卸責,當年令人尊敬的「台大江老師」,現在到底去哪裡了?
宜蘭縣長批本末倒置
聰賢痛批此舉本末倒置,宛如極權國家,未來首長也不需要民選,乾脆官派就好,食安風暴中央、地方都有責任,用統籌稅款這個工具來處罰地方,邏輯有點怪。
林聰賢表示,縣府去年十月就倡議飲食健康權,訂定自治條例送縣議會審議,為民眾把關食品安全,中央也應訂定相關行政措施,也可召集縣市首長開會研商,但食安問題發生這麼多年,從沒舉辦過。
藍委:食安獎金應專款專用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表示,江宜樺根本搞不清楚統籌分配稅款的用途,「統籌分配稅款是中央發給地方政府做各項施政調度,包含教育、社福、治安、文化的預算,都包含在一起」。若將食安績效獎金列入統籌分配稅款,豈非排擠社福、教育等預算?
盧秀燕強調,政府若要認真處理食安問題,就應該採專案補助,「做得好的給獎金,做不好就拿不到」。如果將食安跟其他預算綁在一起,根本無法達到專門督導的功能。
財政部政務次長吳當傑表示,要將食安查緝績效列入統籌分配稅款指標,或是採取專案補助的方式,將併案會同主計總處討論。
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凌忠嫄表示,明年度的統籌分配稅款,七月時已召集地方政府開會研議完成,很難再做調整;她較支持採專案補助的做法,認為由主計總處提撥專案補助款,較能有效加強食安查緝。
逾半食品業者沒登錄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食藥署今年四月一日開放食品業者登錄平台,依規定食品添加物及食用油脂的製造、加工、輸入業者、販售業者等都應在今年底上登錄平台完成登錄。不過食藥署昨指出,至今僅三萬家業者完成登錄,不到一半。
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說,估計年底前會有近十萬家完成登入,但統計從今年四月至今,只有三萬三四○九家食品業者登錄,其中外界關切的輸入業者,應完成登錄的實際上有九千五百家,但目前只有一七八七家登錄。
(全文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