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藝人登阿帕契事件火紅,,從將門之後到股市名人,這批世襲財富的太子公主身家傲人,所享有之特權令人咋舌,正好應了去年來台的。反觀台灣社會,不僅頂端1%的富人拿走社會11%的所得,最有錢族群更有8成所得來自以錢賺錢,彷彿宣告著這個時代中「靠爸」的重要性。
去年來台引起轟動的法國社會學家皮凱提利用賦稅資料分析全球富人所得,發現全球最富10%人口擁有的所得,從全世界的1/3成長為1/2,其原因便在於資本利得率(r)遠大於經濟成長率(g),即有錢人靠著資本累積財富的速度,遠大於整體經濟成長率,有錢人將透過世襲財產累積資本而越來越有錢。
而皮凱提以賦稅資料分析富人所得的研究方法,開啟了研究貧富差距的新途徑。過去研究貧富差距,多半透過
及前20%富有家庭與後20%家庭比值的5分位家戶所得比,但卻極難掌握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富人所得資料,因此全球學者仿效皮凱提的方式,分析國內極富有族群所得,建造了 (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1%人賺走11%錢 所得超過平均10倍
目前該資料庫中已有20多個國家的富人所得分配資料,而台灣部分研究則由中研院士朱敬一及胡勝正主持,透過財政部歷年的賦稅資料,於1月中完成1977年至2013年的資料分析,並於近日將整份研究報告放上資料庫。
顯示,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擁有10.68%的整體所得,平均年所得高達530萬元,是整體平均所得49萬元的10.6倍;前0.01%富人所得則佔整體的1.68%,平均年所得為8300多萬元,更是整體平均所得的168倍。
朱敬一的研究報告指出,如同其他已開發國家,台灣的頂尖富有族群所得佔比自1990年起一路狂飆,並在1990年代初期達到高峰,與當時股市達到1萬2682點高峰的時間吻合;此外,他推測1998年微幅往下並在1999年後達到高峰的原因有二,一為全國富豪比例最高的台北市資料於當年遺失而未計,二則是1998年所得稅由獨立課稅轉為「兩稅合一制」,即股東繳納所得稅時可扣抵公司階段的所得稅,雖是對投資人的一大誘因,但也造就所得分配更為不均的後果。
此外,2008至2009年間,因全球金融海嘯的原因都跌至谷底,但2010年隨即回升至往年水準;至於2011年至2013年的持續下降,則可能與手機大廠hTC的虧損有關,由於hTC收入佔台灣整體GDP的2%,而其獲利於此3年間連年下滑,至2013年出現大幅虧損,朱敬一推測其連帶影響股市,導致富有族群所佔所得下滑。
窮人只能靠薪水 有錢人歡喜靠爸
那麼這些佔據大量所得的1%或者0.1%族群是靠什麼賺錢呢?根據朱敬一的研究,將所得分為4塊,分別為透過工作取得的薪資、透過資本及投資取得的資本相關所得、營業及執行業務所得及其他。而比較不同族群,可以發現位於金字塔越頂端的族群,透過薪水取得所得的比例越低、透過資本賺取的資本相關所得越高,正呼應著皮凱提靠爸世襲時代來臨、人賺錢永遠比不上錢賺錢的恐怖結論。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越接近金字塔頂端,資本相關所得所佔的比例越大;而到了年平均所得8300萬的0.01%族群,資本相關所得已高達8成,幾乎成為所得的主要來源,反映出了社會的普遍現象,即大部分領薪水的年輕人可能一輩子不吃不喝也買不起台北市中心的1間破公寓,但卻有許多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豪,可以靠著出租或買賣不動產而不愁吃穿。難怪越來越多人認為生於好家庭、當個「人生勝利族」遠比自己努力重要,以往高唱的「愛拚就會贏」,彷彿已是上個世紀的事。
學者專家提藥方 資本利得應課稅
針對此現象,朱敬一於研究結論中問道「曾經是1%的人會永遠是1%嗎?」他指出,各族群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但小孩往上爬的機會卻沒有顯著改變,可能加速世代間的不平等,阻礙世代流動。而他也於附註中,附上台灣政府過去25年來的減稅措施,並說這些措施幫助頂尖的富人累積財富,卻傷害了一般受薪階級。
曾任財政部長的成大副校長何志欽也說,過去15年來僅有2次稅改是加稅,有些是透過減稅增加稅基,但有幾個減稅是「比較過分一點」,好比是遺產稅最高稅率由原先的50%降為10%,但最主要的問題仍是台灣欠缺「資本利得稅」,主要稅收來源來自勞動所得。
何志欽認為,台灣目前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40%並不能算低,問題是僅有勞動階層課得到稅,透過資本獲得的所得卻課不到稅,其中又以不動產最為嚴重。由於股票進入門檻較低,有許多中產階級投入,但不動產投入成本高,幾乎都是金字塔頂端的富人才能拿到投資門票,現階段的當務之急便是儘快建立完整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機制,才能解決目前所得集中於金字塔頂端的狀況。至於是否滿意目前財政部送至行政院的「房地合一稅草案」?何志欽坦言「不滿意,但勉強可接受」,認為長期持有優惠及日出條款部分則應再微調。
(全文來源:http://www.storm.mg/article/46011)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會立即刪除,感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