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聰 /台大物理學系特聘教授、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社員

 

 

 

 

 

 

一月十六日總統與國會大選後,轉型正義再度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公民社會對於人權及其他進步價值的反省與訴求,也同時反映在各界對於即將執政的民進黨與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主席的期待。政治上的轉型正義,例如,對於過去獨裁者與威權時代迫害人權的真相公開、加害者,以及深化保障人權與民主體制等等,社會上雖然仍有許多深層理念的論辯與具體實踐的困難,但至少已慢慢成為台灣社會應該長期共同努力的方向。可是在另一方面,經濟上的轉型正義,是一個影響深遠,但卻被主流社會與媒體所忽略的一個重要工作。

三一八運動爆發的近因是反黑箱服貿,但後來能夠召喚廣大公民社會力量支持的深層原因,其實是對於這個長期扭曲的掠奪式經濟體制的不滿與反撲。台灣在過去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所造成對於弱勢勞動者的傷害、低薪崩世代、環境污染、土地房價飆漲等等方面的問題,表面上也許不若政治迫害事件那樣地血腥兇暴,但翻開台灣經濟發展史中,從早期的RCA案,中南部石化重工業區的空氣與水的污染、關廠工人案、假開發之名行土地炒作之實的大埔案到面臨低薪的崩世代,還有包括產業外移空洞化下的四大慘業衝擊等等眾多實例,也稱得上是血淚斑斑,令人驚心動魄。

 

經濟轉型正義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三個不同層次的面向:

 

一、台灣掠奪經濟史上受害的真相:台灣在過往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與受到的傷害必須被調查與呈顯。例如,因為掠奪式經濟發展對於空氣、水、土地、人/勞動者健康的傷害。除了環境與勞動者的直接傷害,還有國家長期以減稅方式變相補貼特定產業,造成賦稅負擔不公也是隱藏在科技產業高產值背後的資源扭曲。此外,相對於龐大資本擁有者,低薪勞動人力的產業結構,也呈顯了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以侵蝕勞動者的權益與所得做為代價。

二、對於「加害者」或「政策制訂者」的課責:對於過去台灣經濟發展的檢討,不應僅僅限於針對單一廠商造成勞動者傷害或環境污染的課責。更重要的是,也必須包括對於當時政策責任的釐清與基本經濟思維的反省。例如,驅動台灣製造業外移、產業空洞化、低薪化背後的思維與政策,必須放在更宏觀的角度來釐清與檢討。在對於真相與責任釐清的同時,也將是台灣社會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重新建立一個深層的理解與詮釋的契機。

三、建立一個以進步價值為核心的創新經濟體制:如同對於政治轉型正義過程中對於政治民主與保障人權體制的改革,在一個沒有深刻反省蛻變的舊經濟體制與舊思維模式之下,希望擁有一個具有分配正義、勞動保障,並且能夠面對國際挑戰的創新經濟,無異是緣木求魚。一個以資本密集來支援技術橫向移植、降低生產成本來追求快速擴大量產規模的經濟操作模式,不僅會再度掉入掠奪式經濟的泥淖,也不可能開展創新經濟所需的長期技術基礎。

最後,我們要問的是,小英主席在選前與選後風塵僕僕的產業之旅當中,到底有多少對於台灣過去血汗經濟發展史整體的反省?五大創新產業的推動方式,又有多少程度還停留在複製當時推動兩兆雙星政策的經濟思維邏輯?經濟轉型正義的成功與否,也同時考驗著台灣在二度政黨輪替後,新執政黨是否能夠克服台灣同時面臨創新經濟與分配正義的艱鉅挑戰。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益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的頭像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官逼民反人民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