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琪芳/特稿
國內工作貧窮(working poor)問題嚴重,除少數行業待遇較為優渥之外,多數勞工都面臨薪資停滯的問題,許多上班族甚至淪為「薪酸族」、「窮忙族」。究其原因,分配不均、三角貿易、產業結構等,都是造成台灣勞工低薪化的主因。
台灣產業外移問題是長年累積的,但馬政府執政以來,加速開放兩岸經貿,導致台灣資金、技術與人才等大量流向中國,「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經營模式快速成長,但「三角貿易」雖對GDP有貢獻,受惠的主要是企業及大股東,勞工反而因為工作機會流失,面臨就業困難、薪資成長不易等困境。
此外,許多企業即使獲利明顯成長,加薪幅度也相當有限,也不增加國內投資,而是繼續擴大海外生產線。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一九九○年代中期,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仍超過五十%,但二○一四年已降至四十三.八六%,反觀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卻攀升,分配不均情況續惡化。
而且,台灣企業習慣依賴中國的低生產成本,反而錯失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及時機。如今,中國紅色供應鏈回過頭來搶市,並意圖挾龐大資金入侵台灣策略性產業,部分企業對此措手不及,只想著要加入「中國隊」,無視此舉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嚴重危害。
這次總統及立委選舉,國民黨再度慘敗,選民對低薪問題的不滿也是主因。新政府上任後,想要擺脫低薪的問題,從勞動條件著手只是治標不治本,改善分配不均及調整產業結構,讓台灣企業加速轉型及升級,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67995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益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