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良芳:展望台灣的食安未來
-
餿水油混雜成食用油(2) 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4日查獲不肖業者以回收的餿水油等廢油,混雜成食用油販售,初步估算約200噸流入食品鏈及飼料業。中央社記者董俊志翻攝 103年9月4日
這一場餿水油食安風暴過了沒?肯定還沒有,目前的難題就像一條環環相扣的鎖鍊,環環不斷衍生出來,不停地在浮現,就像爆米花,嗶嗶啵啵,此起彼落。最新的事件還有所謂的“戴奧鋅鴨”,這些食安的黑幕一層層地被揭開,已經停不下來,何時會止住?不禁令人為之捏把冷汗了!這一波衝擊,受創的層面牽連甚廣,涵蓋了有形的健康、金錢,無形的精神、商譽,人際互信等等,對於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的傷害實在難以估算,一場食安亮紅燈等同國力爆危機。
歸納從報章傳媒所披露報導的訊息看來,依個人拙見,人心人性貪婪,對於金錢價值觀的扭曲是元凶,觀念認知與態度處理是幫凶。台灣社會歷經一場又一場的食安風暴,可是多數人對於每一次問題的潛在看法,往往就像颱風季的強颱般,來時風強雨大,去時雨過天晴,船過水無痕,過了,就算了,而不肖業者也很能抓住台灣消費者的健忘心態,因而一再使壞,繼續詐欺。像這樣的心態、觀念,無論是政府當局、業者或是百姓,都必須徹底改變,否則台灣人在健康,生命,財產上的安全是堪憂的,是沒有明天的。
民以食為天,民生四大需求,食衣住行,食排首位,它的衛生安全自是備受關注。然而,人性弱點,業者利字當頭,道德良心便被擺一邊,消費者要懂得自救,消費觀念要改變,不要再陷入品牌迷思、不再貪小便宜,飲食觀念,吃的知識,常識也要時時自我檢視,這一點很重要。
再談及政府管理當局的為政心態,更須要全然改變,否則民怨一起,政治危機必然一發不可收拾。舉例說明,管理單位的相互諉責,環保局說,回收油若沒有造成環境汙染,再流到外面,就不是他們所管的了,這一點難道就沒有通報補救機制了嗎?最為人所詬病的莫過於主政官員的偏差觀念了,食品衛生組署署長說,餿水油不會對人體造成立即的危險,這一點你同意嗎?
那麼,林林總總的慢性病,癌症,又是怎麼形成的?還有,處罰的方式,重重提起,輕輕放下,是常態,導致歸山之虎重出傷人也是必然結果。總而言之,食安的監督管理與處罰機制,確實有立即修正與改變的必要。防範未然,勝於事後鞠躬道歉。
食安風暴一再重擊台灣,人人自危,也是社會危機,升斗小民不得不籲請政府,專家學者,及消費大眾,要痛定思痛,人人拿出心中那把良心尺來,用自己的良知良能好好地去想想我們子孫的未來,團結一致,用心去思考如何面對,解決,防範來日無可避免的生存風暴,才是當務之急。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4/09/29/143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