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在台灣是受到高度監理的行業,而且金融機構是社會公器,理論上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應是各行各業的表率。公司治理要求公司經營者兼顧對公司所有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的利益;這些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股東、客戶、供應商、債權人、競爭者、政府等,以公股銀行而言,甚至包括全體納稅人。公司治理良好,弊案與醜聞自然減少,甚至使公司的聲譽提高。
然而,去年一整年金融機構弊案層出不窮,可以看出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實在不及格。2016年農曆年前發生兆豐銀行遭假美鈔集團臨櫃兌換走6,600萬元案,兆豐銀也因內控等6大作業缺失,遭金管會開罰300萬元。兆豐銀行在公司治理上損及股東、政府及納稅人等利害關係人利益。
3月間華南銀行被犯罪集團以超貸、人頭、偽造文件手法,申辦34筆房貸,總金額高達5.2億元,華銀因此遭金管會裁罰300萬元。台灣中小企銀爆出行員違規冒貸及挪用客戶款項長達9年,金額超過新台幣2,000萬元,遭金管會重罰400萬元。華南銀行在公司治理上損及股東、政府及納稅人等利害關係人利益,台灣中小企銀更直接損害客戶權益。
不僅如此,7月9、10兩日,一銀更爆發ATM遭國際駭客盜領逾8千萬元,這也是台灣金融史上首件ATM大規模、有計畫的犯罪事件;雖然警方很幸運地很快就破案,一銀也追回多數款項,但一銀的國際聲譽大受影響,間接損及股東及政府的利益,本案也曝露出台灣金融業的資安問題,讓民眾對於整體銀行業資安與風控的信心大打折扣,從而也損及同業的利益。
一銀事件才剛落幕,8月19日緊接著發生兆豐金控旗下兆豐銀行紐約分行遭美國紐約州金融廳(NYDFS)以涉嫌違反銀行保密法及反洗錢法,被處以1.8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7億元)的鉅額罰款。兆豐銀行再一次在公司治理上損及股東、政府及納稅人等利害關係人利益。兆豐銀高層也因本案而導致人事大地震,甚至全行士氣低落,員工也成為公司治理不佳的受害者。
兆豐銀受裁罰事件還在延燒的時候,8月底又爆發日商百尺竿頭公開收購樂陞科技違約交割而宣告破局,這是台灣證券史上第一樁,而在兆豐銀案及樂陞等金融弊案相繼爆發下,上任才4個多月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在10月3日請辭獲准,成為金管會任期第二短的主委。樂陞案造成投資人重大損失,本案的財務顧問及股務代理機構,中信銀及中信證券縱非故意,亦有疏失;因而母公司中信金與投保中心簽訂協議書,同意支付5億元道義補償金,算是對利害關係人的補償。
除了公股銀行頻頻出包,日盛銀行也因理專挪用客戶資金逾4,000萬元遭金管會開罰600萬元;而台北富邦銀行則因行員挪用資金1,600萬元,而遭金管會開罰200萬元。前者在公司治理上讓客戶與股東受損,後者則讓股東受損。
民營金融機構更因家族化,面臨富二代接班問題,少主與舊臣或外聘經理人的磨合情形,有些雖然暗潮洶湧,也有一些常被媒體放大渲染,弄得相關當事人動輒得咎。根本原因在於公司治理架構未以調和利害關係人為依歸,而以二代接班為考量,要能和衷共濟實為難上加難。
以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光金控為例,新光金控總經理李紀珠被高薪聘請加入新光金後,經常遭爆與新光大公主金控董事吳欣盈不和,雙方都否認這些傳言。然而,李紀珠擔任金控總經理,吳欣盈為金控董事,在金控董事會上,經理人對董事會負責,李紀珠須向吳欣盈報告;但在子公司新光人壽則剛好倒過來,李紀珠是副董事長,吳欣盈是副總經理,吳欣盈須向李紀珠報告。這樣的公司治理架構真是難為兩人了。
公股銀行的公司治理架構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以兆豐金控為例,財政部加上國發基金、中華郵政以及臺灣銀行等100%政府資本,合計持有兆豐金控的股權比例約僅20%,然而兆豐金控雖已民營化,卻因財政部是最大股東,除了勞工董事之外,所有的董事席位及副總經理以上之高階主管均由財政部(報奉行政院)派任。(此種現象亦見諸於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合庫金控、台灣中小企銀、彰化銀行等所謂「泛公股金融機構」)。
從而,這些泛公股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責任,理論上也延伸為財政部的責任政治範圍。若所用非人或監督不周,財政部也難撇清責任。政府既然將已經民營化的公司董事席位及副總經窲以上之高階主管「整碗捧去」,出了事情就不得再以該金融事業已民營化來卸責。但是該負何種責任?誰該負責任?仍是耐人尋味。
綜言之,台灣的公股或民營金融機構,前者因政府攬權,後者以家族利益至上,不但讓台灣金融業的公司治理不及格,更讓納稅人間接受害。行政及立法兩院應以「周處除三害」的決心與行動聯手改革,金融弊案連環爆才不致重演。
工商時報http://ctee.com.tw/News/Expert.aspx?newsid=8921&cateid=cp
(以上內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請留言舉報通知我們,我們將會盡快予以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