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上任7年來,總共進行5次稅改,不僅使稅制更複雜,且因證所稅開徵形成巨大的稅收損失,也造成台股動能萎縮,難以吸引境外人才。
面對這種狀況,政府若不思改變,台灣經濟可能失控,國家財政與企業競爭力將無可避免地繼續惡化。
文/林文義、洪綾襄
王先生的母親前年賣了一張2013年後IPO(首次公開發行)的興櫃股票,去年忘了申報,今年3月收到追繳令後一直很緊張,為了讓母親安心,他便自告奮勇幫母親處理,沒想到為此耗了他3天假:第1天他先跑了一趟國稅局,沒想到國稅局沒辦法調資料;他只好第2天去券商印出母親去年所有交易往來紀錄,再回到國稅局算了一整天;直到第3天才能去銀行繳納。「這張股票只賺100多元,花了我3天時間,只為了繳15元的稅,」他苦笑。
三稅絞在一起太複雜
有看沒有懂 擾民又傷財
今年報稅期間,券商和各地國稅局為了處理股市投資人詢問證所稅申報,被問得非常忙碌,證券商公會祕書長莊太平信手拈來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這個案例凸顯出證所稅申報的複雜程度,已經對許多人造成困擾,莊太平指出,隨著往後須申報證所稅的人數愈來愈多,稅法擾民的程度會逐漸加重。
這就是馬英九總統進行稅改的第一個病症──稅改讓稅法複雜的程度,已非常人可以理解。
馬英九任內目前共進行遺贈稅、證所稅、奢侈稅、富人稅、房地稅五大稅改,其中,降低遺贈稅率、復徵證所稅、奢侈稅3項,目前正在實施;而富人稅則是今年首度課徵明年申報的新稅;至於房地合一課所得稅制,現正積極爭取於立法院本會期內通過。其中,證所稅、富人稅、房地稅三項稅改,都與個人綜所稅有關,而三項稅改糾結一起的結果,也讓所得稅法變得複雜無比,往後納稅人可能都要請專業會計師協助報稅,才搞得清楚自己要繳多少稅?
證所稅從2013年起開始課徵,就讓大家領教到證所稅的複雜威力了。由於2013年課的證所稅,到2014年才須申報,財政部長張盛和在2014年6月向行政院報告證所稅課徵結果時說,2014年證所稅共申報8000多筆,課到23.98億元;但到2015年4月,財政部各國稅局拿證交所的股市交易檔與證所稅申報檔互相比對,發現2014年竟有4萬5000人應申報而未申報證所稅,顯然有不少人不了解證所稅的申報內容,也不知如何申報,財政部並因此發出輔導函要求這4萬5000人補申報證所稅。
但不少投資人依然不清楚證所稅的課稅規定,只好到各地國稅局及向往來券商抱怨並請求協助。對此,券商業者指出,證所稅申報複雜之處,在於賣出的所得及成本非常難計算,目前須課證所稅的標的主要有未上市櫃、興櫃、IPO三種股票,當投資人賣出前述3種股票時,賣出的順序要用「先進先出」方式(先買進先賣出)計算,而成本必須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除以全部股數),這使得那些對財務與會計沒有基本了解的納稅人,根本很難了解申報內容。
復徵證所稅虧最大 證交稅最傷 少了791億
莊太平表示,上述年輕人幫媽媽申報證所稅的例子,就是因為計算太複雜,過程既折騰,成本也實在太高了。據透露,1988年開徵證所稅時,財政部也曾拿了大筆資料向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報告,李總統看到證所稅制與課徵技術都太複雜時,非常驚訝,後來也認為,如此複雜的稅制,必須找出簡便的辦法才能有效課徵。
現在的情況如出一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剛從美國出差返國的一位企業高階主管身上。他說,自己也特地請了兩天假繳稅,「我們不會迴避納稅義務,但勞師動眾就為了課徵這幾十元,稽徵成本太高,且不夠有效率。」
更令人擔心的是,新股IPO的股票交易必須課稅,而每年都有新上市櫃的IPO股票,因此,往後須申報證所稅的人會愈來愈多,再加上今年實施的富人稅,以及即將推動的房地合一稅(房地合一稅雖未完成立法,但朝野政黨對此分歧不大,極有可能通過),往後納稅人申報綜所稅的難度會愈來愈高。
證所稅除了使稅制變複雜外,也讓馬政府前3項稅改成績出現大紅字。
如果拿各稅收的實際課稅數據與各年的預算數(財政部年初預計可課到的數據)相比,從2008到2014年這7年來,調降遺贈稅率、課證交稅以及課奢侈稅3項稅改,稅收總共短徵595億元!
歸根結柢,造成這3項稅改短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復徵證所稅。最直接衝擊的是證交稅在2012到2014年,因成交量大幅下滑,證交稅收比預算數足足短徵了791億元!
因此,儘管其他稅負有超徵,也彌補不了這將近800億元的大洞。
例如,贈與稅收雖然較過去多了2倍,但遺贈稅率從50%下降到10%後,除了2010年因經營之神王永慶去世意外繳進的大筆遺產稅外,其餘各年平均稅收約在240億元,比過去平均稅收少了40億元,但與預算數比,還是超徵。同屬超徵的,還有奢侈稅,但仍彌補不了課徵證所稅造成證交稅的損失。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富人稅引發後遺症
本國人才外逃 外國人才卻步
雪上加霜的是,在證所稅造成的問題還未解決前,再推出挖東牆補西牆的富人稅。前述3項稅改合計造成595億元稅收短徵,使得政府財政更加吃緊,財政部為了健全政府財政,於2014年又推出預估可課到600億元的富人稅。然而,富人稅乃是針對年收入千萬元以上者的最高稅率,由40%拉高到45%,同時,將股利所含抵稅權減半,並同步擴大各項扣除額,宣稱只對所得最高的1萬人加稅,並對700萬人減稅,因此推出半年就獲得立法院通過。但課徵少許的證所稅,卻釀成稅收巨大損失,再以加課富人稅來彌補,即使是先進國家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作法。
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不要課證所稅,也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地開徵富人稅來補證交稅短徵的大洞了。這也產生極大的後遺症,例如,不少外商投資企業的台籍幹部,為了要避稅,都會要求公司請調海外,或把自己薪資放在像是香港公司支領。
財政部前次長楊子江就指出,富人稅將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拉高到45%,將不利於我國產業吸收境外高階人才。薪資未達國際水準,稅負卻高於國際平均,逼得高階人才待不住台灣,極有可能迫使人才出走,不利於產業競爭力。「現行所得申報的結構中超過7成來自薪資,但受薪階級薪水再高,也不是真正的富人,真要調高稅率,應該要從非薪資所得、不動產資本利得上著手才是,」他分析。
對此,5月27日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行併購論壇時,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與多位金融業者,也提到綜所稅的高稅率,已加重台灣企業吸引人才的成本。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對企業來說,高稅率會拉高進用人才的成本,但目前政府財政相當困難,對此,他不敢有太多評論;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則透露,現在很多東南亞大型銀行裡,都有一大票台灣幹部,顯示台灣人才已成為亞洲各金融機構挖角的目標,而國內45%的高稅率,遠高於香港與新加坡,也使本地金融業找人才的成本大很多。
但楊文鈞強調,他不想評論政策的對錯,而是要提醒政府,在政策執行後,到底想看到什麼結果?楊文鈞說,對高所得課高稅,雖可增加稅收,但在高稅率下,外國人才自然不太願意到台灣來,而本國優秀人才也容易成為挖角對象,此時,政府須考慮要不要看到這個結果出現!
資本市場惡性循環
籌資能力萎縮 衝擊投資動能
馬英九推動的稅改另一個後果,不但造成國內資金快速外流,資本市場成交量急速萎縮,也使台股中的籌資功能大減,長此以往,企業難以在台股集資,對民間投資動能將是一大打擊。
證所稅復徵導致股市流動性不足,其中又以國人資金不斷迅速外流後遺症最大,這可以從金融帳從淨流入變為淨流出得到印證;2009年調降遺贈稅率,海外資金回流,到2010年第2季金融帳都是淨流入,2010年第3季開始轉為淨流出,證所稅開徵後,外流速度加快,到今年第一季金融帳已連續19季淨流出,累積淨流出金額高達1871億美元,合計約有5.7兆元新台幣轉戰到境外投資,台股動能已因證所稅嚴重流失。現在即使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要拉大戶回來,恐怕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
根據主計總處今年第1季的報告,在2014年全國超額儲蓄(即儲蓄大於投資的部分)金額高達1.7兆元,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10.46%,而預估2015年全年超額儲蓄金額將擴大到2.7兆元,占GDP比重更將飆高到15.52%,種種跡象都顯示,目前政府最大的困境就在於投資不足,但財政部所推出的證所稅、富人稅,卻都是專門打擊投資的政策,這將更加重投資動能不足的後果。
證券商公會並指出,證所稅課徵後,由於興櫃股票市場稅負不輕,已衝擊到企業申請意願,興櫃公司登錄家數已大幅減少,勢必將使新上市櫃公司IPO件數減少,這個現象也已經出現了。
統計資料顯示,台股新上市櫃IPO件數在2012年證所稅復徵後已逐步下降,2012年新IPO家數還有61家,到2014年只剩49家;而新上市櫃公司在台股的籌資金額也大幅縮水,並在兩岸三地的股市中敬陪末座。
例如,2014年台股新股IPO件數籌資金額為292億元台幣,而同時香港股市的新股IPO籌資金額為9000億元台幣,籌資金額為台股的30倍,至於上海和深圳股市籌資金額也都超過1500億元台幣
證券業者指出,台股若持續萎縮下去,有能力的新企業就不見得要來台灣申請上市櫃,缺乏新股刺激,國內企業難籌資,民間投資動能更低,屆時恐形成惡性循環。
多位專家指出,要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必須從調整現行稅制結構做起,逐步拉起國內的競爭力,可採取四個方向調整:將薪資分離課稅、承認證交稅中含有證所稅、先檢討政府支出再談加稅、以及從營業稅及房地稅找稅源。
Photo Credit: 財訊雙週刊
四大藥方解開困境
薪資分離課稅 停徵證所稅
針對薪資課稅問題,楊子江認為,目前薪資最高稅率達45%,實在是太高了,而且從職場經驗來看,一般人除了能力夠強外,也須熬到45到50歲,才能爬到企業高位,這時就算有千萬元年薪,離退休的日子也不遠了,能領高薪的時間並不多,稅法何必對這些人這麼嚴苛呢?楊子江認為,應把薪資所得從個人綜所稅中分離出來,單獨課稅並適度降低稅率,以協助企業吸引人才,因為人才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元素,沒有人才,談什麼都是空談。
台大經濟系教授李顯峰則指出,另一個處理方式是採例外管理,即企業引進對台灣產業、社會、競爭力有重要幫助的人才,可以給予減稅,以減輕企業吸引人才的成本。
稅制調整的第二步就是財政部應考慮讓證所稅恢復原狀,讓股市休養生息,回復元氣。
「在證所稅課徵前,投資人早就負擔了較重的稅制,並非一味逃避繳稅,」券商公會表示,在財政部前部長李述德任內,財政部已在官網中說明,「我國雖無資本利得之名,惟有針對資本利得課稅之實……,現行證交稅已含有對證券交易所得分離課稅」,顯然財政部先前也承認證交稅中已隱含證所稅;財政部長換人後,說明雖不見了,但不代表並不曾存在。
也由於證交稅中含有部分證所稅,根據2008年賦改會對證券交易所得的報告,及提出的證所稅復徵方案中,多數均有提到若要復徵證所稅,有必要考慮須同步調降證交稅,但財政部於2012年卻無視於賦改會的方案,硬要復徵證所稅且不降證交稅,終於引發業者的反彈與不信任。
從營業稅及房地稅找稅源
先檢討政府支出 再談加稅
現在如果財政部能承認證交稅中含有證所稅,讓證所稅恢復原狀,用千分之3的證交稅取代,盡量減少對股市的干預,則股市交易動能即可逐步恢復,財政部也可以收到更多證交稅,這樣對財政改善反而是最有利的。
此外,往後若財政確實困難,必須加稅時,財政部實應考慮避開對影響投資的項目加稅,而應從提高消費稅與房地稅著手,這次財政部推出的房地合一課所得稅方案,各界反對聲浪不多,朝野立委也多半表示支持。
另一個該檢討的稅制,則是調高營業稅率。我國營業稅率只有5%,遠低於全球平均水準。但從營業稅加稅,則須防止業者轉嫁成本而造成物價上漲。只是在目前國內處於低薪狀況下,很少有政黨願意動營業稅的腦筋,因此政府更應提高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才有機會提高薪資,加上台灣目前處於低通膨環境,屆時再調高營業稅率,阻力就不大了。
第四個政府亟須改進的地方,就是調整支出結構。不節制支出,哪有資格加稅?
從中央政府總預算來看,最近幾年政府支出節節升高,但政府支出是否有足夠效能?公務員優厚的退撫制度難道不應加速修改嗎?
4月間,一位即將退休的官員與幾位朋友餐敘,這位官員最近身體不好,讓他下定決心提前退休。席間,在幾位朋友的好奇下,這位官員算了一下他的所得替代竟然高達93%,當下起哄說,「你早該退了,何必為7%的薪水工作一個月?」
高達93%的所得替代就讓多數受薪階級覺得不公了,但更讓一般受薪階層覺得忿忿不平的是,目前公務員領月退休者,不但可以領到死,且現職人員加薪,領月退俸人員也可跟著加薪,月退休金額每年在75.8萬元以內又可免稅,目前全國從中央到各級政府每年的退休撫卹預算,合計1年要2000億元,政府縱使有金山、銀山在手,未來也不夠這些退休人員領。若放任這些退休公務員的超級福利不修改,政府有何理由喊窮?又有何顏面向人民伸手加稅?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會立即刪除,感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