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政,一波波揭弊、查弊,讓民眾有感。2015年1月監察委員到行政院進行年度巡查,監察院長張博雅致詞時指出,九合一選舉結果,民眾期待政府負擔更大的責任,兩院應互相勉勵打氣。張博雅點名去年監院通過15個彈劾案、彈劾22人;而去年糾正案也達114案,並指出,行政機關的法規與社會顯有脫鉤,引發諸多民怨。
民怨在哪?從財政部長張盛和遭監察院糾正,因推行證所稅使股市市值蒸發2.2兆,證券商公會統計證交稅短收803億元,躍上民眾票選的「十大惡人」榜首,可見端倪。根據法務部統計,102年行政執行署之強制執行業務,全年度新增案件為490萬件,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有欠稅欠費問題。加上台灣特有的檢舉風氣,連柯P、柯爸都難逃,難怪網軍會怒喊「苛稅猛於毒蛇」!
農曆年前,2月16日下午一群稅災戶到監察院跟監察委員包宗和陳情,希望監察院能夠正視台灣稅災問題。
談起纏訟超過18年的太極門稅務冤案,現場義務辯護律師蔡富強,呼籲監察院發揮柏台御史大人的角色,對於國家公權力迫害一個武術修行團體,司法已經三審判決確定太極門無罪無稅,但是稅捐機關仍然堅持當初錯誤、無效的起訴書資料,苦苦追殺,甚至凍結所有資產,「如果是一般公司或個人,當所有財產被凍結超過18年,還有可能生存嗎?」
太極門弟子上演行動劇,將國稅局違背「證據法則」的黑箱作業公諸於世。劇中重現100年12月9日行政院為解決冤案所召開的跨部會議,與會層級高達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財政部長李述德、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及臺北國稅局長陳金鑑等。
會議中決議,國稅局應依稅捐稽徵法第12條之一負舉證責任,並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協商訂出調查程序,在共識之下,標準作業程序(SOP)雙方都必須遵守。程序先由臺北國稅局於海內外公告2個月,以公告填寫申明表的方式,調查太極門弟子敬師禮性質,結果如為贈與,則依法終結冤案,如有人主張為學費,亦依法處理。調查結果總共有7401份申明表,均表明敬師禮為贈與,0人主張是學費。證據清清楚楚,太極門弟子都等著國稅局撤銷稅單。
然而張盛和繼任財政部長後,國稅局竟然又發出稅單!明明沒有人主張學費,國稅局卻違反「證據法則」,曲解敬師禮一半為贈與,一半為學費。太極門弟子沉痛抗議:「證據顯示完全無學費,怎可能切割為一半黑、一半白?」
另外一位是科技業的稅災戶,因技術股被催討大筆稅金,委託人陳姝婷說:「當事人名下掛了700多萬的技術股,公司已經完全倒閉虧損了,而且年年減資,但是他身上背的是7000多萬的所得,要繳所得稅2000多萬。」當事人雙親受不了打擊,父親驟逝,母親生重病,全家幾乎快家破人亡,他日前被診斷身上有腫瘤,目前已無法工作,醫療費用全由親友接濟。本來是高科技產業的人才,卻淪為欠稅大戶,背逃稅的污名。陳姝婷表示,國稅局以及行政法院,應該要落實「實質課稅原則」、「比例原則」,而不是依照一堆紙上富貴就對人民課鉅額稅額。
還有一位稅災戶李泳賢,賣掉自己唯一的房子,買入房屋620萬,售出680萬,卻因為未滿2年且戶籍未遷入,被國稅局課奢侈稅102萬,罰鍰1倍,共200多萬。他拿出水電費收據,證明自己確實自住自用不是炒房,且為第1次購屋,身為獨子的他未將戶籍從嘉義縣老家遷出,也只是單純想盡為人子女的孝道。不得已賣屋,不但沒有獲利,還要背上超過百萬的奢侈稅,實在是無妄之災。
- Feb 26 Thu 2015 22:28
太極門18年冤案大解密! 監院撥雲見青天 終結冤稅全民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