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承諾改革司法,並於10月召開司法國是會議。法務部次長張斗輝今天表示,有關人民參與審判議題,司法院以往推動觀審制,但人民沒有表決權,這樣算不算參與審判實務上有疑慮。未來是走參審制、陪審制或類似日本裁判員制度,會在司法國是會議討論。
司法改革議題備受矚目,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台大法律學院歐盟法中心今天舉辦司法改革新思構研討會,與會人員有法務部常務次長張斗輝、前大法官城仲模、新竹地檢署檢察官陳瑞仁、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山明、高雄高分院庭長陳真真、最高法院法官鄭傑夫及數名法律教授,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和不少司法官都到場聆聽演說。
高雄高分院庭長陳真真是民事庭法官,她說,媒體近年關注隨機殺人、量刑、詐騙犯羈押、廢除死刑等刑事議題;對於民事案件,除了因債務自殺或連帶一家人一併死亡,民庭案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是,民事審判處理財產、家庭、繼承等爭議,跟每日生活息息相關,其實影響國民生活更鉅。
陳真真說,17年前的司法國是會議,參與者包括司法院、法務部、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民間團體等共125人,當時政府為了順乎時勢、應乎輿情,首次用公開討論方式回應社會對於司法改革的要求。會議採共識決,有人反對就不做,沒有採多數決。
前大法官城仲模表示,司法國是會議17年前轟轟烈烈出來,收場卻非常不理想,原因包括「司法改革」意涵模糊、被改革者主導改革、司法首長是「政治性」指派等。他主張,新司法改革應廢除司法行政性的司法院,置憲法法院職司司法審查;最高法院管轄民刑訴訟,地院須是堅實的事實審且多數法官配置在初審,案件原則上只上訴高院,上訴最高審須限制才能打破目前司法圓柱型的荒謬體態。
城仲模表示,審判系統裡法官應無大小,報酬應以年資計算,目的是尊重法官職務性的特殊崇隆地位,使法官凝聚尊嚴感和榮譽感;地院、高院、最高法院法官應無大小分別,不要讓法官有「升官」的感覺。城說:「憲法法院法官也不宜尊稱大法官,否則小法官是誰?不要在法官裡分等級。」
最高法院法官鄭傑夫談司法改革,他說他的想法與主流意見不同,他認為司法改革的根本工作是教育,也就是提昇國民平均素質,這是所有改革中最困難的工作,卻是成功的基礎。鄭指出,司法官只是凡人,水準不可能遠遠超過國民平均素質,唯有從教育深耕,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進修教育等,從根本上提昇國民平均素質,司法改革才能克盡其功。
鄭傑夫提到,國民對問題的論述能力、對不同意見的協調能力、談判能力全面提昇,才可能使社會對司法議題合理性討論。法官如果缺乏這3種能力和同理心,裁判當然不會得到大眾信任。但國民如果只是關注個案結果,缺乏探求裁判理由的能力,也容易變成民粹是審判。
(本篇著作及新聞,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留言或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本文轉載自https://video.udn.com/news/502658
留言列表